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00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读气候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2 10:5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读气候图

——《非洲气候》教学例谈

施昌新

课前构思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将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如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天气预报,就是通过地图说明天气变化的。引导学生读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把抽象的内容,如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化、形象化,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恰当选择方法、精心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产生想象和情感活动,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气候是一个难以理解而又很重要的知识点,离开了气候图讲气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读气候图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环节及思路
1、更新观念 学方法   教师在观念上引导使学生明确,未来的社会就是竞争的社会,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赢得竞争。地理对于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封建迷信思想回潮,邪教蛊惑人心之时,以科学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免疫力,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学生知道学习地理知识是重要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却更重要。
  ……
师:要了解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可以阅读该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等。那么我们怎样来阅读气候图呢?
——阅读气温分布图,一是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二是看等温线的疏密,三是看等温线的走向。
——就是“三看”:一看读数,二看疏密,三看走向。
——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要注意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分布和走向。
2、引导读图 用方法   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等。先教师引导读图,然后小组讨论读图,直到最后能独立读图。
师:刚才已经初步了解阅读气候图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根据此方法来分析图1-22和图1-23,说出非洲气温的特点。
——(看读数)这两副图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非洲气温高。
——(看疏密)等温线稀疏说明非洲各地气温相差很小。
——(看走向)非洲普遍暖热
师:再读图找出非洲气温高的原因?
——因为赤道横穿非洲中部,所以气温高。
——北回归线穿过非洲北部,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说明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因此普遍暖热。
师:描出非洲7月份的低温中心并分析原因?
——这里地势较高,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
师:大家阅读图1-24 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从图中获取那些信息?试归纳非洲降水的特点。
——从降水量的数值大小来看,赤道地区、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多。
——还有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降水也较多。
——撒哈拉沙漠地区、南回归线穿过非洲西岸降水少。
——从降水量的分布来看,非洲的干旱面积广,分布极不平衡。
——从降水量的走向来看,非洲的降水从赤道向南北逐渐减少。
……
师: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降水有何不同,为什么?
……
师:读图1-25,说一说非洲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什么特征?
……
3、图文对照 明事理   地图以符号的形式表现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和发展变化,而文字则是对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具体描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学习地理必须图文对照、以图析文、以文解图,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发展。
师:刚才我们学习气候图知道了非洲气候的三个特点,下面大家阅读课文P19 一、二自然段,发现了图与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
——书中的这两段就是刚才学图时所讲的。
——是对这几副图气候图的说明、归纳。
——图是对课文的补充,课文是对图的解说。
——今后学地理要图文对照看,这样地理才能学好。
……
课后反思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加强读图指导,使学生从有指导的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或能力,便会终身受益。“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便最终得到实现。

[ 本帖最后由 xjinshan 于 2009-3-22 10:55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0:55:31 | 只看该作者
供学习参考。
3#
发表于 2009-3-24 11:55: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4#
发表于 2009-3-30 13:55: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17:14 , Processed in 1.2016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