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22 15:58:32
|
只看该作者
其次,要科学使用好<<中考说明>>
客观地说,我们初三教师中有一部分同志对<<中考说明>>的研读还做得不够,有的单单把它作为一本习题集。忽视了对<<中考说明>>中指导思想、考试范围及要求的研究,不能做到脑子有纲,胸中有书,眼中有题。正确使用好<<中考说明>>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认真阅读<<中考说明>>的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和要求
2007年盐城市的<<中考说明>>明确指出, 试题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的考查。这些要求对我们初三一线老师明确指出了方向,我们要在平时的复习中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有的放失。
二是要认真研究样卷
样卷是中考题型、分值及能力要求的一个模板,我们复习过程中的教学、训练等都要紧贴模板的要求,适应新课程前提下的命题特点。
三是要认识研读<<中考说明>>的笔试考查范围及要求
这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尤其是我们的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都要紧紧瞄准考试范围及要求,不做无用功。
再次,要强化三个训练
1、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开卷考试不再死抠知识点而是按考生答案内容给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要书写规范、用词准确、语句流畅、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卷面整洁。所有这些要求都非一日之功,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指导,特别是今年新增加的实践探究题,更是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认真组织答题语句。
2、要注意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指导,精心选题,提高训练效益.
教者要认真研究样卷上的每一种题型的特点及解题规律,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告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避免的措施;要强调审题,找准关键词,寻找相关联的知识点,这一点尤其重要。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综合练习时,我们使用的是<<中考说明>>中的单元练习,训练结果就充分显露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问题所在。例如,其中的探究与实践题中的二问是要求“讲述一个你身边的人在逆境中成才的故事”。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实在是简单,而结果有好多学生在这一问题时犯了严重的错误,一是他们所列举的“人”不是材料所要求的“身边的人”,而是“贝多芬”、“洪战辉”等历史或新闻人物。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这就是一个审题不清的问题 。另外,解题过程还要鼓励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切忌在课本上或学案中去摘取一段抄在试卷上.
3.要设置训练题组
所谓训练题组是指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编制重点知识题组,即教材重点知识,按照多种题型,组成训练题组。
第二,编制难点题组,使难点能够得到有效训练。
第三,编制综合性题组, 锻炼学生综合答题能力。
第四,编制易混、易错题组,提高学生对易混、易错题的解题能力.
最后,初三后期思想品德课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要主要对基础知道是查漏补缺
2.要主要对薄弱易错知识点的再盘点
3.要主要把握后期复习的重点
后期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其它学科的复习对我们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也形成了强大的压 力。所以,我们的复习要把握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根据<<中考说明>>所要求的知识点,紧密联系时事的热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列出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4.要注意适应性的训练
今年中考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是合场考试,时间肯定比较紧张。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教育学生加强书写速度训练,提高书写质量, 确保准确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