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95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4 16:0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
响水县海安集实集学校
乐云

《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这一目标中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什么是习惯?心理学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有好有坏,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的重要职责。下面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为此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非常重要。我认为认真听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看、听、想、说、做。看,就是看老师和同学的演示、板书及动作,做到看时不动口。听,就是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在课堂上我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当别的孩子发表意见的时候,其他孩子一定要认真听,看看你的想法和他一样吗?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意见?”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发小红花表扬那些听得认真的孩子,以此激励其他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想,就是想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每当我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前,我都会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先想一想。说,就是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每当孩子发表意见时,我常常要求孩子们把话说完整,并鼓励孩子们在交流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做,就是操作学具、做好练习。我要求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亲自参与,在只有教具的情况下,我还是常邀请孩子们上台来演示,进行具体操作,使其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现在很多高年级的老师都在反映,学生做一些解决问题的题特别困难,原因是学生常常是“题没读完就开始解答,或是添字、漏字乱解题意”,总而言之一句话: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差。而解决问题又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非常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在我讲授解决问题时,我改变了大多数教师喜欢亲自读题目的习惯,让学生齐读或者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弄清数量关系后,再请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2、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我在让孩子们读题时,常常要求孩子们圈出题中的关键词,使其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3、对于表格、图画式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将其叙述出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出现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题,这样的题目可能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同样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阅读基础之上。我就形如语文教学那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和经验,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打好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离开了思考就谈不上学习数学。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逐步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1、提出思考问题,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发现:智力水平高的孩子,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可以很快地举手作答,但其他智力水平中下的孩子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为了不让大多数孩子成为陪读,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不爱思考的学生进行思考,明确提出“想比不想好,想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想了,才有可能想对”等,鼓励孩子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2、鼓励孩子们勇于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发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低年级学生不会提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引导学生看情景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主动设疑,由学生来解答。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了。对于胆小、自卑不敢发问的学生,我常常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进行提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学生思考,才能产生新的见解,才会有交流的愿望,才会出现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但作业仅仅完成了还不行,还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一开始写作业,我就教育学生书写一定要漂亮,并给他们灌输这样一个观念:字写得漂亮,老师一看你的字就会觉得你是一个爱整洁、听话的乖孩子,每个老师都会喜欢你;反过来,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你给老师们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就不好了。所以你们想当乖孩子的话,就把你们的字写工整,而且还要注意一定要记住书写格式——写一行、空一行。在纠正孩子们书写习惯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孩子们改错的习惯。但凡做错题的孩子,我都要求他们进行改错,并对他们进行辅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

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的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写数学日记如在数学《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让学生收集一些长方体,圆片和圆柱的一些物体,一方面让学生重温以前所学关于长方体,圆片和圆柱的一些常识,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存在于平时看的见摸的着的周围事物中,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学生在学完加减法估算后,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在周末陪妈妈逛超市的时候,先问妈妈要买些什么东西,再请妈妈把大概的价格写出来,再帮妈妈算一算,要把东西全部买回来大概要带多少钱?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在生活中学数学,并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学生好的学习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6:02:49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2-7 10:48:34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2-11 11:42:3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5 21:25 , Processed in 1.1662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