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浩南(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过程是质量的生成过程,也是师生重要的生命历程。就普遍意义而言,课堂教学有这样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其关键词是“实在”。第二境界,是高效教学的理想境界,其关键词是“和谐”。第三境界,是魅力教学的审美境界,其关键词是“美感”。 就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而言,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有三个具体问题需要探讨: 吴江市青云中学总结了教师走进课堂“三个带进的艺术”:“把激情带进课堂”,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课堂”。 教学之路就是问题之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有效的课堂应当向问题敞开,更要向有价值的问题敞开。但课堂提问的确是一门学问。向学生提出太多,让人心疲神乏。 而本次活动中提供的《确定位置》三节示范课,森达小学的邵晓红老师在例题教学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2、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3、用数对怎样表示第几列第几行? 特级教师周卫东在例二引入时也着重提出了三个问题:1、怎样描述位置简明准确?2、要记录自己的位置先要考虑什么?3、公园里景点怎样用数对表示?这三个问题直指对象本质,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打开心灵,激活思维,因而十分有效。 一个有效的问题从何而来?概言之,它来自教材、学生、教师教学需要的三位统一。 首先,教学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发现。能否从普通的现象、常规的教学资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及思考深度。 其次,教学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这取决于教师的爱心。 最后,教学的问题还来自于教材。根据教材内容,从教学预期和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之中找出的问题,应该是很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象参加足球比赛一样,即便大汗淋漓,也会乐此不疲。如何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回答是8个字: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基本的前提有三条: 一是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自然喜爱并心生敬意;如:特级教师周卫东对笛卡尔发明数对的介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感到兴趣盎然。 二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甚至富有磁性的教学语言,学生必会如沐春风; 三是创设的教学情境。通过相应方法和手段尽量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略。 如果说新课程呼唤有趣而充实的、朴实而有效的、真实而有为的小学数学课堂,那么,常态课当谋求一种以“交流、探究、引领”为宗旨的课堂文化与活动范式,构建一个以“真实、朴实、充实”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价值体系。站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更高境界上深度思考:让儿童怀着对知识、智慧、生命乃至精神的需求去热情体验数学、享受数学和再创造数学,当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文化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