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楼主: jsjfx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乐平小学数学教学专辑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7:08:32 | 只看该作者
成都市郫县实验学校唐学蓉:
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朱老师的态度都是那样和蔼,对于学生的回答,他不急于判断,而是耐心地等待,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引导。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时在思考,时时在交流,精彩无处不在。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半个苹果怎么表示?”学生回答:“半边”、“0.5”、“一半”,教师都给予了肯定,然后又问:“半边怎么表示?”由此自然地引出分数的认识。在认识了分数以后,老师又提出:“ 里的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请大家安静地想一想。”教室里安静极了,但是这时候的安静只是表面上的安静,其实学生的思维没有安静而是在不停的飞转,他要为自己的答案找到依据。在后面的交流与练习中,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不时碰出创新的火花。朱老师还不断变换阴影部分的位置,让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图形也变化多种: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条形等分别分成不同的等份,让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这样一节数字味很浓的课,都能如此充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见朱老师课前钻研教材是多么的深刻。他为我们诠释了“认真钻研教材”的真正含义。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7:08:54 | 只看该作者
雅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徐素君:
听朱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风范,领略了朱老师乐观、睿智、举重若轻的风采。朱老师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敢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激起了我研究的欲望。从课前的谈话到新课的引入,从课堂的提问到师生间的交流,朱老师在轻松的谈话中,在不动声色的交流中将教学内容层层推进,使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对每一个环节的层层深入我们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的挖掘和理解是非常深入的。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二分之一中的“1”的含义的迁移这一环节中,朱老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表示两份中的一份,还了解了可以表示“1”个苹果。这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意义做了孕伏。在这节课上学生说了自己的收获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想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下来查资料或留到以后解决,有的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马上解决。如:四分之四表示什么意思?就可以请一个知道的同学来说一说。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7:09:18 | 只看该作者
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刘帅:
我听了朱乐平老师的课后,收获很大。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一是思维的灵活性方面。如“ ”中的“1”它表示的意义,一般我们认为是表示取1份,但学生有提出“1”表示1个苹果,朱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二是思维的广阔性方面。当一个学生提出 怎样表示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表看法,这个问题本身就给了学生许多想像的空间,于是学生就有回答“把3个苹果拿掉一个剩下2个”,这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一个深入认识。三是思维的深刻性方面。两个苹果都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都用 表示,朱老师迅速提出为什么左边的 个苹果和右边的 个苹果不一样大,从这问题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的把握非常透彻,正是因为教师有了这样深入的了解,才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再次使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到分数的另一层含义,即3的 和2的 是不一样大的。相信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在他们遇到新的知识时,都会有深入学习下去的欲望,而不是停留浅显的知识层面上。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7:0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7:11:22 | 只看该作者
朱乐平  《与同》的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三个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辩证法的启蒙教育。

2)通过学生独立的解决数学问题以及与同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结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一、谈话引入。(人与牛有什么不同)

师:你们看见过我吗?

生:没有。

师:现在看见了,你们有谁看见过我的照片吗?

生:也没有。

师:你们看见过牛的照片吗?

生:见过。

师:你看,我跟牛有什么不相同?

生:你是人,牛是动物,你是高级动物。

师:你是从高低级动物角度来分的。

生:你没“角”。

师:是啊,她是从有没有“角”的角度来分的。

生:你是用两条腿、脚走路的,牛是用四条腿走路的。

生:您的眼睛没有牛的大。

生:牛没穿衣服,你穿了衣服。牛有尾巴,你没有尾巴。

师:是啊,牛有尾巴。我呢,尾巴到现在还没长出来。

生:交流的方式不同。牛有牛语。

师:他的意思是人不会说牛话,牛不会说人话。

生:牛的耳朵是三角形的,您的耳朵是圆的。

师:耳朵的形状不同。

生:牛的鼻子上拴了一个环。

师:我要是也拴一个环,那就会有人牵着我了。

生:牛有斗牛比赛,而人没有斗人比赛。

生:您的眼睫毛没有牛的眼睫毛长。第二点是牛没有头发,您有头发。

师:牛头发也有,全是毛。

生:牛有四个胃,你有一个胃。

师:胃的多少也是不同的。

生:没有牧童在您背后抽您。

师:总之,我跟牛从多种角度去看,有许多不相同的地方。其实数与数之间也有不相同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题。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7: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7:12:04 | 只看该作者
走近名师 朱乐平


2007414日上午,我有幸听了浙江籍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的两节课和讲座。朱老师讲座跟我以往所听到的专家讲座不一样,不是那种以教育界权威的身份做一些纯理论的阐述,搞得人犹如在看一本教育学著作似的,既感觉好像很有道理,可又觉得云里雾里的。朱老师是把讲座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他所讲的内容让我感觉很有现实意义。

“在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班级里体现共性与个性”这是朱乐平老师所提倡的。朱老师能把同样的一节《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展示出来,真是令人由衷地佩服。朱老师的两节课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具有探究意义的练习题。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有趣,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

朱老师从他所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两节课入手,谈了两节课的共性和个性。朱老师问:“您认为这个引入的教学起点是什么?这样的教学起点是合适吗?教学起点高好还是低好?”教学起点是高还是低,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行了。然后又从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 班级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就是课堂的个性所在。

朱老师是一位充满智慧、善于总结的网络型老师。在他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节)教学中,他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可以找到一个小数与一个自然数相等吗?可以找到一个小数与一个自然数相等吗?可以找到一个分数与一个自然数相等吗?这样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所学过的知识形成网络。这样的教学情节,怎么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学生的积极性高了,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朱老师的课里面有很多亮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他放得开,收得拢。他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充分体现了让学生探究的过程。知识都在课堂中生成,拉长了探究的过程,充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当学生在交流中遇到困难时,朱老师和他们共同探讨,或静静地等待,一直等到学生交流完为止。课堂上始终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非常尊重学生的回答,哪怕是学生答错了,也从不打断,而是让学生说完之后再说明理由。“当你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学生就会有许多问题”。为此,朱老师在两堂课的末尾,都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或疑问。学生的精彩问题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从学生提出的问题看,学生所思考的问题部分是课堂中的疑问,但有大部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内容,学生在课后提出来,可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意犹未尽,迫切需要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探究,学生定能积极参与其中。

两节课的设计与教学,理念和教法有许多的共性的地方,也是个性的体现。我也上过两节同样的课,却从没想过对不同的班级,不同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教案,总想只要改变教法就行。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会努力向名师靠近,早日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7:12:24 | 只看该作者
供参考,
29#
发表于 2009-8-24 10:11: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领教了。
30#
发表于 2009-11-10 11:19:1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你们真是好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11:49 , Processed in 1.1848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